![]() |
【创始人】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谈学习:如何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? |
|
【chuangshiren】2018-8-25发表: 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谈学习:如何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? 《理念集锦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用心学习,用心工作,每天进步一点点,日积月累,不断自我超越。”这句话也放在了《读书摘抄》的扉页。因为它很重要。我们企业是教学型组织,对人才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具 信誉楼创始人张洪瑞谈学习:如何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?《理念集锦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用心学习,用心工作,每天进步一点点,日积月累,不断自我超越。”这句话也放在了《读书摘抄》的扉页。因为它很重要。 我们企业是教学型组织,对人才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。读书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。读什么、怎么读、怎么用,希望通过此文,让我们从老董事长身上受到触动和启发。 喜欢且需要 张洪瑞6周岁上小学时,很是爱玩,成绩不好。直到四年级,班主任偏爱他,课课提问,逼得他不得不好好学习,成绩慢慢上升,初中时成为尖子,且从此爱上了读书。家和学校之间有个新华书店,他每次上下学都故意走得快点儿,进去看书。每次看十分钟就走,回来再接那个茬。 那三年的阅读是他初入书海,积累了丰富知识。现在还能记住当时看过的小说《诸葛亮》、《三炮》里面的片段。 专注是张洪瑞与生俱来的一大优秀特质。读书也是如此。 他家屋里有个柜子,这个少年总爱坐在那个地方看书。谁来就来、谁走就走,就像他一个人在屋里,旁若无人。惹得母亲“怪罪”:“这么大了都不知道跟人家打个招呼!光知道看书,都看傻了!” 辍学工作后,他依然读书成癖。在煤建、挑海河,都得捎着书,得空就看。工友们打牌,他充耳不闻,丝毫不受影响。排队买票,地上有块报纸也要拾起来看看。外出开会,必定带着本书,等待的时间投入阅读…… 张洪瑞当生产队长的时候兼着业务员,特别喜欢去交河县棉制厂厂长单相林那儿,因为厂长书多。他在那住着,可以读个痛快,困了再睡。晚上缺觉了,白天在汽车上能睡一道儿。 张洪瑞说,我当生产队长之所以干那么好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爱读书看报。沧州日报当时有个“农民之友”栏目,我每期必看。 干信誉楼,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,他却拿出60%以上的时间用来看书,如饥似渴。因为信誉楼是一个完全创新型的企业,遇到问题,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,他需要从书里找答案,看看人家别的企业对类似的情况怎么处理,再去选择。从经营管理模式,到股份制的探索,都是如此。 罗茂莲被提拔为常务副总经理主持企业日常工作以后,他对业务工作基本就不过问了,更专注于读书和探索。 董事长穆建霞1987年进入企业。她说,那些年老董事长到了北京天津,最愿意进的是书店。他在前边健步如飞,我们在后边跟,得一溜小跑。看见前面有书店了,我们都可以歇歇了。为什么呢?他进了书店,就像进了海洋,不出来了。天津规模最大的东北角大书店,那是他最爱去的一个地方。 广泛且聚焦 张洪瑞此前的阅读范围很广,哲学、辩证法、小说和报告文学等,他都喜欢。19岁在煤建公司当临时工时,学习毛主席的“老三篇”、《实践论》、《矛盾论》,一学,他就爱上了。听收音机上讲“哥德巴赫猜想”,在刊物上看到相关内容、看到陈景润,他都仔细地看。像《欧阳海之歌》、《林海雪原》、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,当时那些有名的书几乎都读过。 干了信誉楼之后,他读书的内容完全聚焦。 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书籍,他并不热衷。他认为我们每天都在这些东西的包围之中,已经那样做着了。他主张直接学习日本的管理书籍。因为那些书都是把中国的书读透了,吸收了精华以后写出来的。所以我们可以走捷径,把人家先进的和吸收中国的好东西一块学。 那时,张洪瑞就是凭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和需求去选择阅读,像《知人用人七十二诀》、《经营之道》、《一分钟经理人》等,这些内容对企业创建初期形成基础性的思想管理有很大影响。 1999年,田金昌书记推荐的《第五项修炼》让他感觉相见恨晚,《基业长青》、《从优秀到卓越》在信誉楼的理念体系中成为重要组成。看松下幸之助这些名人的书,他饶有兴趣。 他把精力都聚焦在这些对企业管理有用的书籍上面,别的就不再看了。所以,每年春节放假,他弄上两本武侠小说来读,算是犒劳自己。一上班,这些就都不想了,又专注于跟企业管理密切相关的书籍。 对张洪瑞而言,读书早已成为一种习惯,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是需要,也是享受。 直到现在,年过七旬的他,《信誉楼人》每篇必读,公司订阅的《中外管理》《中国企业家》《发现》《百货商学院》每期必看。这些都看完了,还有时间,再看其它的。《特别关注》这本书内容丰富、可读性很强,但是他能克制,放到最后再看。实在没有书看的时候,他也会读一些世界名著。他说,这些书从管理的角度没什么收获,但是开卷有益,了解了人家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。 有效阅读 张洪瑞读书善用时间,也讲究方法。从小学时就是如此。新书一发下来,他就迫不及待地看一遍。再上课的时候就专注听讲,哪一点还不懂,着重听那个地方。 放了学先把作业做完。到晚自习之前的这段时间,找出明天用到的课本搁在桌面上,哪个简单先看哪个。看完一本搁在堂子里,最后剩下一本难点的,多看两遍,理解透了。再有时间也看点有用的闲书。知识积累得越多,理解新知识就越快,成绩也越来越好。 他学习古文、古诗词,都是先弄明白,要是当故事讲怎么讲,讲熟练了自然就背下来了,死记硬背反而记不住。从学习中他真正理解了什么是“深入浅出”。 张洪瑞读书跟做事一样,不贪多不求快,专注且用心。他从不同时读好几本书,都是读完一本再读一本。而且先浏览,用不着的,一溜就过去了。有用的再深读。把重要的划下来,需要的,就摘录下来抄在本上。名副其实的书里淘金。企业书籍当中的很多句子都是这样被“淘”出来的。 张洪瑞在骑车、散步或者喝酒之后是思维最活跃的时候。他随手装着小本,有了灵感就赶紧记上,回去再抄到笔记本上。一本抄满了,从头到尾看一遍,确实有用的,抄到另一个本上。其它的就放起来,不再看它了。 一些对他触动深的或者重要内容,他也会反复阅读。《信誉楼,从中国泥土中升起的世界商业标杆》这本小册子中的文章,他看了不下十遍,看一遍有一遍的感受。 学以致用 《读书摘抄》中有两句话:“书籍的最大益处并非总是来之我们记住的内容,而是来之书的启迪。”“所谓读书破万卷……重要的是你要把它读‘薄’,最好是‘薄’至一张纸,化做你自己能说得清、办得通的圣经。” 企业理念要点是张洪瑞将书海中淘来的精准阐述,与自己的价值观、人生观和人生经历、感悟融合之后的梳理、表达,而《读书摘抄》则是我们提炼和制定理念的参考,也是对我们企业理念的诠释。包括《追求成功人生》,这些都是最能体现他学以致用能力的佐证。但我还想分享几个故事,让大家来进一步感受: 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这句话张洪瑞理解得很深,当队长的时候就运用自如:他们楼西二队农具最全,有的是生产队统一给买,有的是各家自己买,队里给补贴。晚上在队里记着工,就把第二天的活儿都布置好了。大家提前准备,第二天直接下地,效率高。 我们这一带原来谷子十年九旱,产量小。东湾村有句老话叫“早谷晚麦,不收莫怪”。谷子种早了,就容易影响产量。张洪瑞当队长的时候,就琢磨这句话,再通过看书看报明白了:谷子种早了,之后它在拔节期,正赶上天旱。它苗的时候非常耐旱,但是只要一拔节开始往上长了,遇旱产量就受影响。什么时候种最好呢?他把东湾和黄骅这边的谚语综合起来,得出“榆钱落,种谷子,正好是季节。”榆钱落,这就叫物候。 因为种的时间合适,他们队的谷子产量很高。 公社告知说高粱的蚜虫有要爆发的可能,必须马上防治。他到地里看了看,蚜虫的天敌——七星瓢虫,足够可以控制它。他就没按公社要求的的办法治,当年天敌治蚜虫的效果很好,没有发生危害。 张洪瑞修缝纫机,当时在他们村那是一绝。挑海河的时候捎着本书,把缝纫机关键点吃透了:主要毛病就是断线、挫针、跳线,去了之后人家说明白现象,他出进十来分钟,也不用试,弄好了就走。真叫一个“手到病除”。 张洪瑞认为自己曾不善言谈,尤其不善演讲。但他给我们的感受是语言风格独特:简单、精准、形象、极具感染力。平时讲个道理,善打比方、用案例。讲个笑话,生动鲜活、耐人寻味。外出演讲,特别能抓住听众的心理,人家听的津津有味,又受益匪浅。他说这都是靠着学习、靠着看书,自己多积累、多领悟,语言表达和文字能力也自然就提升了。 人生能够被指引是一种深深的幸福。我们企业书籍中的每一段、每一句都是珍宝,都值得反复品读、用心领悟、有效运用,这不仅是工作的需要,更能让我们活得智慧、通透、舒展,生命更有品质感。 读懂企业这本书,必定终生受益! (【chuangshiren】更新:2018/8/25 23:12:35)
![]() |
![]() |
资讯中心,相关泛建陶家居资讯,企业新闻、企业相关发展以及产品销售。把握佛山陶瓷网,把握行业脉搏。这里提供相关关于公司厂家新闻、资讯和联系,工厂商家价格信息,发布商业供求招商商业资讯。佛山陶瓷网陶瓷行业第一综合商务资讯服务网站。手机移动版佛山陶瓷[佛山陶瓷网] |